新闻资讯

什么是博物馆元宇宙?(浅谈虚拟场景搭建的应用体验)

发布日期:2022-08-03 11:00

提到博物馆很多人脑海里可能出现的画面是:文物又多又冰冷、展厅又大又逛不完、历史文物年代久远读不透、艺术作品高冷抽象看不懂,如下图:
 


但事实上,还可以是可以通过虚拟场景搭建,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任意穿梭。


第十七届文博会虚拟展馆


2021年,元宇宙毫无悬念地入选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无论是科技新贵,还是消费品企业,甚至连房地产行业都狂奔入场,生怕错过风口。当无数行业为此挤破头颅夙夜难寐时,最先把元宇宙虚拟场景搭建玩明白的,竟然是博物馆。如果把故宫、景山、后海和鼓楼都“搬进”元宇宙,将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将博物馆“搬”进元宇宙

 

1998年故宫博物院就着手虚拟场景搭建自己的数字博物馆项目“数字故宫”。采用3D扫描、VR、全景等技术推出了《故宫VR体验馆》项目。如借助先进的VR技术,游客戴上VR4D头盔体验《朱棣肇建紫禁城》项目时,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明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宏大的故宫建筑全景图,在观赏的过程中,会突然感觉纵身一跃,上了马背,与明朝皇帝朱棣一起前行。


据国际博物馆协会2020年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增加了15%以上。显然,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除了故宫的数字化探索,越来越多其他文博机构与企业也加入了数字化转型队伍。

 

如洛阳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张家界市博物馆、尼泊尔3D造像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等国内外知名文博机构,如今皆运用3D技术虚拟场景搭建将展馆文物搬进了“元宇宙”,通过3D扫描建模、全息影像、AR/VR、虚拟互动等技术,组合成3D光影艺术展开启了“元宇宙游览模式”。

 
3D数字博物馆运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的展览模式,打破了观众与文博有限的触达边界,它结合多媒体、语音讲解、图片、文字介绍、虚拟仿真、实景再现、人机互动等技术手段,全方位、虚拟场景搭建立体式展示展馆内的文物,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高度互动性,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畅游寻觅的感受,成为实体展馆走进“元宇宙”虚拟空间中的一扇窗口。

元宇宙与文物数字典藏
 
说起博物馆和元宇宙的缘分,其实并非没有征兆。早在2016年,一部讲述故宫匠人修缮文物的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于网络播出,就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博物热”。使文物修复师一度都成了最炙手可热的职业,据故宫馆长单霁翔说,那一年光收到的简历就有4万多份。
 

(来源:bilibili)

 
相关数据显示,3月20日至21日周末两天,通过平台预订三星堆博物馆门票的游客数环比上一周周末激增近12倍。当中不少游客不惜“打飞的”前往一睹神秘的“古蜀文明”。
 

 (来源:百度)

 
数据显示,今年共有近100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十一,开售首日,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激增超400%,成为最大的黑马之一。在这其中,“考古盲盒”尤为受欢迎,许多年轻人都对这种虚拟场景搭建“沉浸式”的文创爱不释手,“双11买的考古盲盒到了,比拆快递更快乐的是挖宝。”

(来源:小红书)

 
这些背后,一方面是近年来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热播,考古新发现的不断爆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在不断增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度不断上升。由此来看,在元宇宙领域率先刮起“博物”之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从全球的趋势来看,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都在争抢元宇宙场景的搭建。比如在今年4月份,法国卢浮宫就宣布完成了对其48万件藏品资源的“全面数字化”。


 (来源:卢浮宫官网)

 
与此同时,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在去年趁着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以下简称《动森》)的热度,推出了约40万件虚拟展品。
 
在游戏中,玩家们只需要在博物馆的官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然后在“分享”选项中点击代表《动森》的“叶子”按钮,就可以生成相应的虚拟场景搭建里的展品二维码。之后便可通过App的方式,将馆内40万余件的藏品导入到游戏里。
 

(来源:google)

 
如今,随着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大热,文化产业再次走到了关键节点。文化出海,或可借着“元宇宙”虚拟场景搭建这股东风扬帆。而面对全世界都在争相进行的“博物+元宇宙”风潮,加快文化布局的速度,刻不容缓。

文博数字化转型升级


随着越来越多人来关注文物,关注传统文化,文化的向心力就会越强,我们做出文化精品的概率就会越高。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各地博物馆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弄潮儿”,“民间高手”们也陆续出招,以科技+互联网的力量帮助博物馆在虚拟场景搭建文物保护这件事上推陈出新。
 

从数据看来,文保机构、社会力量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关注,这些努力都在逐渐成效,说明中国文化正在迎来新的风口。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让它在年轻的土壤上重新生根发芽,结合Web 3D、AI技术,不仅能将馆内文物实现云端存储,720°交互动态展示,让馆内成千上万的数字孪生文物“活”起来;还能量化文物残损变形评估数据,创建、制作修复模型,为文物修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避免文物在修复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的错误而损坏,对历史建筑及文物的保护、更新、延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维扫描进行文物修复

 
各大博物馆还能通过虚拟场景搭建三维重建技术二次创意设计,衍生文创IP,对于各文博机构来说,也是开辟了一条政策补贴与门票之外、自给自足的生存路径,从而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当然,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帮助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而大局上来看,文物保护事业获得社会关注,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支持和重视。
 
2022年,或许是博物馆元宇宙元年,云展览的发展路径已经清晰可见,从单展,到单馆,当更多博物馆云展览连接成一个广域时,那就是一个博物馆的元宇宙,它将是超越时空得以永恒的存在,它会借助区块链和虚拟场景搭建技术得以成为无法被复制的独一无二的存在,
 
分类:元宇宙广告 全部 热门资讯
浏览次数:788
浏览次数:788

热门资讯

欢迎加入Markverse合作生态 一起窥探未来!

欢迎加入Markverse合作生态 一起窥探未来!